海底管线与石油平台警戒系统案例
1 概述
海底管线与石油平台,容易受到船舶侵扰,挂断管线和撞击平台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。
海底管线与石油平台警戒系统,以雷达和AIS作为主要的目标探测感知手段,对石油平台、海底管线周边海域上的船舶目标进行探测感知,获得目标的位置、航速、航向,据此分析判断目标是否存在入侵警戒区情况。将目标当前运动状态结合30分钟历史航迹,分析判断目标的行为模式。发现异常的行为时,自动告警,例如在通过海底管线的警戒区时减速、停船等行为。
在AIS/雷达的引导下,实现海上平台周边海域的视频联动跟踪监视的功能。
在海事VHF电台的支持下,实现VHF语音警告驱离入侵船舶的功能,支持自动语音播报警告和人工播报警告。
2.总体架构
2.1系统部署结构
监控平台采用多级分层架构,终端级是最基层的监控平台部署,适合部署在在石油平台上,由安保值班人员使用。分区级中心监控平台部署在事业部或分公司的机关,集中监视整体态势,接收和呈现基层平台的雷达目标信息、AIS目标信息、告警信息,并可调阅海上平台的视频监控设备。区域级部署在公司或集团总部,把握全局安全态势。
图1 分级部署结构
3 告警与报警管理子系统
3.1概述
报警功能是操作员对船舶监视的有效辅助手段,对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有积极的作用:
1)对超大型船舶等重点船舶设置警戒区报警,保障了对重点船舶重点监视的有效实施。
2)对覆盖水域船舶的动态进一步关注。操作员通过查看航路、分隔带和禁航区的报警,掌握船舶穿越航路、走错航路等信息,及时发现船舶可能产生的紧迫局面。
3.2系统架构
图2 告警与报警管理子系统架构
4 监控平台
4.1 概述
系统主要特点:
1)系统可同时接入多种信息源,实现全天候、全方位监管。可接入的数据源包括:AIS、北斗、雷达、CCTV视频监控、水文气象、VHF通讯等。
2)同时兼容国际标准的电子海图、电子地图等多种类型图,并实现无缝拼接。
3)轻量化,可靠性高。系统服务软件轻量化,部署和维护容易,简洁可靠。
4.2 平台架构
平台采用四层物联网模型架构,包括:
1)应用层;
2)平台层;
3)传输层;
4)感知层。
应用层,采用C/S架构终端软件,综合呈现平台层的感知数据,并执行安保业务的客户端请求。
平台层,利用分布在石油平台、监控中心的服务器,收集和处理雷达数据、AIS数据,并提供雷达数据服务、AIS数据服务、数据融合服务、CCTV联动跟踪监视服务、记录回放服务等等。
传输层,负责系统种各种数据的分发、系统间的数据传输。
感知层,利用雷达、AIS、CCTV摄像机、VHF电台,感知船舶的空间运动、行为模式、VHF语音通讯过程等。
图3 监控平台架构